-
雄安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4.4% 海关改革赋能开放型经济发展
雄安新区围绕功能定位强化招商引资,通过海关监管优化、业务改革及新业态培育,推动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显著增长,为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海关部门将持续深化智慧监管建设,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一、监管服务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度。雄安海关聚焦新区发展需求,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通关模式改革,压缩货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通过简化申报流程、优化查验机制,实现口岸通关效率提升,为外贸企业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跨境电商B2B(9710)出口等贸易新业态在新区落地,进一步拓宽了外贸企业的出海渠道,推动外贸结构优化。 二、外贸规模与结构实现双提升。2021年,雄安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0.2亿元,出口14.7亿元,进口5.5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进口贸易的高速增长,反映出新区在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需求扩大,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提升,显示新区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三、智慧海关建设助力长远发展。雄安海关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定位,推进“智慧海关”项目建设,构建“智能边境”合作机制,深化“智享联通”项目应用。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监管数据互联互通,提升海关顺势监管、智能监管能力。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新区吸引更多外贸企业入驻、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奠定基础。 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雄安新区外贸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未来,依托智慧监管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政策,新区将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推动外贸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02
-
雄安新区一季度集中开工43个项目总投资601亿元
河北雄安新区在启动区举行2022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601亿元,涵盖疏解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此次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展现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现代化新城的坚实步伐。 一、重大项目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此次集中开工项目中,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占比突出,10亿元以上项目达16个,总投资超500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为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重要支撑,有效拉动区域投资增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发展态势。首批央企疏解项目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产业园项目全面进场施工,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项目的集中开工将进一步优化新区产业布局,吸引更多关联企业落户,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助力新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高地。 三、产城融合模式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坚持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理念,此次开工项目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合理规划产业空间与生活空间,加快推动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相互促进,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奠定基础,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的同步推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四、公共服务项目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启动区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等重大公共服务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将显著提升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完善教育、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保障,同时增强对人才、产业的吸引力,助力新区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与宜居新城。
2025-07-02
-
河北雄安新区4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超六百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河北省雄安新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43个项目同步启动建设,总投资达601亿元,涵盖疏解项目、重大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聚焦疏解项目与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此次集中开工项目中,疏解项目与重大产业项目成为投资主力,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占比超八成。作为首批央企疏解项目,中国星网等企业相关项目的落地建设,将推动雄安新区打造央企疏解重要承载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产业园项目全面进场施工,进一步完善新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产城融合项目按照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理念推进,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 二、完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公共服务领域一批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区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等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增强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力。基础设施项目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等关键领域,通过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为新区生产生活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新区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城市框架加速形成,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创造条件。 三、坚持生态优先与协同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建设项目在此次集中开工中占有重要分量,围绕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目标,新区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工程,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雄安新区将进一步巩固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这批项目的开工建设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将助力新区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025-07-02
-
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企业入驻量首超前四年总和
百度发布的《雄安新区2021年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雄安新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入驻的科技创新企业数量超过此前四年的总和。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新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强大吸引力,也标志着“未来之城”在集聚创新资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构建创新发展“强磁场”。作为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围绕企业需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在市场准入方面,实施“非禁即入”清单管理,简化审批流程;在要素保障上,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研发投入补贴、融资担保支持;在人才服务领域,推行“人才卡”制度,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这些政策的系统集成,为科技创新企业在雄安发展提供了稳定预期和全面保障。二、产业生态加速构建,形成集群发展“新优势”。雄安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方向,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建设雄安创新研究院、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数字城市建设,开放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和市场空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加速集聚,不仅降低了协同成本,更激发了创新活力,吸引了更多科技企业选择落户。三、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夯实企业发展“压舱石”。雄安新区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服务模式,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事项办理时间大幅压缩;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让科技创新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安心发展,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因素。
2025-07-02
-
雄安新区重点项目高标准建设助力招商引资。
2019年以来,雄安新区坚定不移推进17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显著,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数字同步发展,促进高质量招商引资,带动区域经济腾飞,致力于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和高发展样板,未来将持续提升新区吸引力与竞争力。 (一)2019年,雄安新区正式启动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强调基础设施作为先行之基。新区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优先推进地下管网、综合管廊等隐蔽工程,确保城市运行根基稳固。同时,现实城市与数字城市同步建设,打造智慧城市框架,例如智能交通系统与环保监测网络。这种多维度协同推进,体现了新区建设的高标准与系统性,通过优化规划布局,提升了城市韧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雄安新区始终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强化顶层设计与科技创新融合。坚持绿色环保导向,推动生态修复与节能技术应用,如白洋淀水质治理项目彰显绿色治理成效。此外,数字城市建设同步深化,通过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集成,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和服务高效化,例如数字孪生模型助力公共安全防控。新区还注重人才引进与技术创新支撑,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协作机制,确保各项工程在技术工艺和管理流程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保障项目推进的质量与效率。 (三)雄安新区重点项目的高效推进源于新机制的创新应用和产业融合促进。通过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与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良性循环。招商引资策略突出精准匹配,聚焦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引进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区的开放合作平台不断完善,例如国际交流基地建设加速,提升了区域经济辐射力。在这一机制驱动下,新区正加速形成新功能与新产业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和城市形象。 (四)展望未来,雄安新区明确将高质量项目发展作为核心路径,以持续优化新形象、新功能、新产业、新人才与新机制为依托。新区聚焦打造智慧化、宜居化典范城市,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文化吸引力。同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确保现实与虚拟空间无缝融合,构建全国高质量样板的新标杆。这一蓝图旨在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双赢,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稳步迈向往来妙想向往之境。
2025-06-30
-
雄安新区建设加力提速 成效显著再谋新篇
河北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2021年,河北扎实推进新区规划体系构建、重大项目落地及重点片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有力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实质性落地。在征迁群众安置回迁、白洋淀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突破,新区建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当前,河北正认真总结经验,系统谋划下阶段任务,奋力开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新局面。 (一)深化规划体系构建与重大项目攻坚 2021年,河北全面聚焦雄安新区规划蓝图落地实施。新区规划体系构建基本完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规划支撑。重点片区建设全面铺开,启动区、起步区等核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骨干路网持续完善,内部市政道路框架初步成型,"四纵三横"区域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容西、雄东、昝岗等片区建设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高端高新产业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突破功能承接与生态治理瓶颈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河北优化完善配套政策与服务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星网集团、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等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正式落户雄安新区并启动建设,一批高校、医院疏解项目稳步实施,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单中的企业事业单位正有序向新区聚集。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首批安置房完成交付,回迁安置工作有序展开。生态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科学精准推进白洋淀全流域治理,通过补水、控污、清淤、搬迁、管理等措施协同发力,实现淀区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指标提升至Ⅲ类标准,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三)系统谋划建设发展新征程 基于2021年奠定的坚实基础,河北正精心部署下一阶段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重点任务。未来工作将着力于推动已落地重大项目的建成见效,保障项目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深化完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为更多央企、高校、医院等疏解单位及高端高新产业项目落地创造最优条件。进一步强化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巩固水质改善成果,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统筹推进城市运营管理创新和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目标稳步实现。
2025-06-30
-
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四项成果正式发布
2021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智能雄安建设发展论坛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举办。论坛以“数聚雄安,智绘未来”为主题,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线,对外发布雄安新区城市大脑框架、容东数字交通建设、人工智能算法开放平台、区块链科创企业服务平台四项数字城市建设重要成果,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助力招商引资与产业生态构建。 (一)雄安新区城市大脑框架作为数字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旨在构建“一脑统管、全域协同”的城市治理新模式。该框架以数据中枢为核心,整合政务、交通、环保、安防等多领域数据资源,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其建设聚焦城市运行态势感知、决策指挥支撑、民生服务优化等关键场景,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供技术底座,推动城市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二)雄安新区容东数字交通建设以“智慧出行、绿色高效”为目标,结合容东片区作为新区首个大规模建成区的定位,打造融合数字孪生技术的交通管理体系。通过部署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车路协同设备、智慧停车引导系统等设施,实现交通流量实时监测、信号动态配时、停车资源高效调度。同时,依托数字平台整合公共交通信息,为居民提供一体化出行服务,提升片区交通运行效率,为新区后续大规模人口导入和城市运转奠定交通基础。 (三)雄安人工智能算法开放平台定位为公共技术服务载体,面向企业、科研机构等开放优质算法资源和算力支持。平台聚焦政务服务、民生保障、产业升级等应用场景,汇聚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预测分析等领域的成熟算法模型,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门槛。通过构建算法创新生态,鼓励开发者基于平台开展二次开发和场景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四)区块链科创企业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特性,打造可信、高效的企业服务环境。平台将企业注册、资质认证、政策申报、资金拨付等政务服务流程上链存证,实现业务办理全程可追溯、数据不可篡改,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平台整合金融、人才、技术等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落地发展,为新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
2025-06-30
-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建设提速 会展中心6月将交付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作为新区首批标志性项目,目前建设扎实推进,会展中心等核心功能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预计6月底竣工交付。该项目将为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开展招商引资提供重要载体,助力新区城市功能加快完善。 (一)项目定位:服务新区初期运转的"功能枢纽" 作为雄安新区启动区率先开工的综合性服务项目,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定位为临时行政办公、高端商务会展、人才服务保障的核心平台。据雄安新区管委会介绍,项目承担着两大使命:一是为新区初期城市运转提供基础支撑,满足行政办公、商务交流等迫切需求;二是探索新区规划建设经验,为后续大规模项目建设提供示范。其规划设计融入"绿色、智能、创新"理念,是展现新区高质量发展定位的重要窗口。 (二)建设进展:多标段协同推进 核心区进入收尾 项目各功能区按计划稳步施工,其中会展中心作为核心板块,机电安装与精装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各项系统调试及验收准备工作有序开展。商务办公楼、人才公寓等其他标段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内部管线敷设、设备安装与公共区域装修同步推进。建设过程中,项目严格落实新区建设标准,推广应用BIM技术、装配式建造、智慧工地管理等创新手段,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提升建设效率,实现"进度、质量、安全"三同步。 (三)功能布局:构建"办公-会展-生活"一体化服务体系 会展中心规划建设多个灵活展厅及配套会议中心,可满足大型展会、高端论坛、商务洽谈等多元需求,未来将成为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对接平台。商务办公区重点承接北京疏解企业及配套服务机构,提供智能化、绿色化办公空间;人才公寓与商业配套设施则聚焦"职住平衡",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等,为入驻人员提供便利生活保障,形成功能复合、服务完善的城市单元。 (四)发展带动:加速新区城市功能成型与产业集聚 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填补新区高端商务会展设施空白,提升对疏解企业的服务承载能力,推动启动区城市形态加快形成。通过举办产业峰会、行业展会等活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助力新区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绿色建造、智慧管理经验,将为新区后续项目提供可复制的"建设样板"。
2025-06-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